古老算筹 拨转时光

算启华夏: 解锁
古代数学成就的密码

以筹为笔  以算为墨

从筹算到 天元术:
古代数学成就巡礼

古代数学勾勒智慧的无垠星河

乘除古今: 探寻
古代数学瑰宝

2025
刘徽年

       当古老的算筹在指尖灵动,当智慧的公式于竹简上铭刻,中国古代数学的传奇就此展开。它不仅是数字的演绎,更是华夏文明的深刻注脚,承载千年的思维之光,邀你一同探寻。

中国古代杰出数学家

从古代走来的数学先锋:三杰风云

华夏数学,源远流长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数学智慧如璀璨星辰。
而有诸位古代数学家,以非凡才思照亮华夏数学之路。

刘 徽 - 魏晋

以割圆之法,探数学至理。
为古代数学奠基,功绩卓著。

祖冲之 - 南北朝

凭超凡智慧,精算圆周之率。
千年领先,闪耀数学星河。

秦九韶 - 南宋

创正负开方术,解复杂算题。
拓展数学边界,名垂青史。

硕果连连 - 群星闪耀

探秘!5大数学成就 — 解读华夏数学巅峰

C

中国珠算

        以算盘为运算工具,靠算珠与口诀实现四则运算,便捷高效,是古代商业运算利器。

E

不定方程

        未知数多于方程个数,古代早有研究,秦九韶“大衍求一术”可解相关问题。

S

杨辉三角

        二项式系数呈三角形排列,规律奇妙,与多项式展开紧密相关,彰显数学之美。

T

中国剩余定理

        源于《孙子算经》,能求解一次同余式组,在数论领域有重要地位。在密码学现代领域也有应用。

T

勾股定理

         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,应用广泛,是基础几何重要定理。

3

《周髀算经》
“周三径一”

3.1416

刘徽与“割圆术”
圆内接正3072边形

3.1415926

祖冲之
圆内接正24576边形

scroll
以割圆之术, 破数学之界

割圆术:
于方圆之间,镌刻数学的不朽传奇

       割圆术以极限思维为刃,在数学的广袤天地中披荆斩棘,它凭借着精妙绝伦的构思,将无限与有限巧妙交融,开创了古代数学对圆周率精确求解的先河,是华夏数学智慧的卓越典范。

  • 刘徽:“割之弥细,所失弥少,割之又割,以至不可割,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”
  • 祖冲之:π的两个分数形式的近似值:约率22/7和密率355/113

天元术

祖率

比例算法

方程术

增乘开方法

正负开方术

大衍求一术

四元术

十进位值制

中国至迟在商代已经采用,
比古埃及早1000多年。

杨辉三角

中国1050年构造出。法国数学家
布莱士·帕斯卡1653年才记载了此三角形。

天元术

金元时期创立天元术。欧洲直
到17世纪才由笛卡尔等数学家
建立类似,中国领先300年

全球名人论道

大咖评点! 中国古代数学 的辉煌

        “历史上一个国家计算得出的圆周率准确程度,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水平的标准”。中国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,在当时世界上无人能及。

康托

19世纪德国伟大的数学家

        中国的数学跟西方的数学实际上是数学的两个大的思想。他还发表了《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》一文,纠正了国际上通常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系统数学理论、对数学发展影响不大的偏见。

吴文俊

“科学巨匠”

        中国的数学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在世界古文明里面有一定的贡献,不算差,但主要是以应用为主。在隋唐到宋朝末年,中国数学的有些方面比西方进步,尤其宋朝可以讲是比欧洲更先进一点。

丘成桐

数学大师

中国 珠算

九章 算术

周髀算经

赵爽弦图

从问题到答案的 跨越

古代数学家的 灵魂叩问与智慧回响

         别慌,看我“割圆术”,把圆内接正多边形边数疯狂增加,用多边形面积就能无限接近圆面积,圆周率近似值3.1416这不就有了!

        莫急莫急,沿着刘徽前辈的“割圆术”接着算,算到圆内接正24576边形,成功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,就在3.1415926和3.1415927之间啦!沿用刘徽“割圆术”,算到圆内接正24576边形,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,在3.1415926和3.1415927之间。

        放着我来!独创“正负开方术”,随乘随加,从低次幂项一步步往高次幂项算,任意次方程正根都能轻松拿下!

        瞧我的“四元术”,天、地、人、物四元代表四个未知数,再用消元法,多元高次方程组瞬间被轻松化解!

古智慧  今应用

千年沉淀在当代社会的 多元应用

穿越千年历史长河,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熠熠生辉。
在现代社会续写辉煌,且看这奇妙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