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林薪火 - 华夏荣光

images

伊尹

  • 创立汤液疗法,奠定方剂基础。
  • 开创"药食同源"先河,融合烹饪与养生。
  • 创制桂枝汤,预防和治疗感冒。
  • 著有⟪伊尹汤液经⟫,提出"君臣佐使"的药物配伍理论。
了解更多
images

扁鹊

  • 创立四诊法,奠定中医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合参诊法基础。
  • 开创切脉诊病,是脉学的创始人,提出“诊脉独取寸口”法。
  • 医术全面,治疗多样,用针灸、按摩、汤液等多种治疗方法。
  • 主张阴阳病因说,提倡预防思想,有“治未病”的预防理念。
了解更多
images

张仲景

  • 创立辨证论治体系,提出六经辨证。
  • 创新方剂剂型,并对各种剂型的制法、煎法、服法记载详细。
  • 重视辨证灵活性:提出“舍脉从证”和“舍证从脉”的诊断方法。
  • 编撰《伤寒杂病论》,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。
了解更多
images

华佗

  • 发明麻沸散,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,比欧洲早1600多年。
  • 根据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特点创编五禽戏。
  • 提倡“天人相应”,提出“阳常宜盈”和“脾胃说”。
  • 创立华佗夹脊穴,丰富了针灸学的穴位理论和实践。
了解更多
images

王叔和

  • “仲景《伤寒论》得显用于世,而不堕于地者,叔和之力也”。
  • 编撰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《脉经》。
  • 将古时“三部九候诊脉”升级为“独取寸口”的寸口脉诊断法。
  • 我国早期对饮食养生进行较系统论述者。
了解更多
images

陶弘景

  • 打破上、中、下三品的药物分法,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。
  • 强调辩证施治,提出因人而异的治疗理念。
  • 重视饮食养生:强调食疗养生,认为“药饵不如决之饮食”。
  • 著《养性延命录》为养生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。
了解更多
images

孙思邈

  • 著有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和《千金翼方》。
  • 重视妇幼疾病,为中医妇科学和儿科学的分科奠定了基础。
  • 将灸法分为生灸和熟灸,并指出不同部位适合不同的灸法。
  • 首次以彩色绘制经穴图,运用针灸防病,丰富“治未病”内涵。
了解更多
images

李时珍

  • 编撰《本草纲目》,系统总结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。
  • 创新脉象分类,首创以阴阳属性来分类脉象的方法。
  • 对药物进行实地考察,纠正了前人本草书籍中的许多错误。
  • 具有科学试验精神,采用观察与试验的方法研究药物。
了解更多
images

吴有性

  • 提出“戾气”致病说:突破传统六气致病观点。
  • 创立“邪伏膜原说”,阐明温疫病独特的发病部位和病理机制。
  • 编撰《瘟疫论》,是中国第一部专门记叙瘟疫的专书。
  • 使温疫学说独立成体系,领先西方世界200年左右。
了解更多
约前1700年
春秋战国时期
东汉末年
三国时期
魏晋时期
南北朝时期
唐代
明代
明末清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