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赵爽-春秋战国
-
三国时期东吴的数学家
-
著作《周髀算经注》
-
总结了东汉时期勾股算术的重要成果
-
最早给出并证明了有关勾股弦三边及其和、差关系的20多个命题
②刘徽-西汉末期
-
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
-
代表作有《九章算术注》和《海岛算经》
-
提出了“割圆术”
-
在注文中给至少20多个数学概念做了界定
③祖冲之-南北朝
-
算出圆周率π的值在3.1415926和3.1415927之间
-
提出密率和约率给出了π的两个分数形式的近似值
-
利用“牟合方盖”原理解决复杂几何体体积计算等内容
-
将传统的19年7闰改为391年144闰
④李淳风-唐代
-
注释《九章算术》进行了详细的校订和注释
-
对刘徽的“重差术”进行了改进和完善。
-
提出了“等间距二次内插法”,用于计算太阳、月亮等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。
-
编制《麟德历》
⑤贾宪-北宋
-
创造了“开方作法本源图”,即贾宪三角
-
贾宪三角为开方运算提供了简便的计算方法
-
算法创新:在前人基础上提出增乘开方法
-
《算法斅古集》则收录诸多新数学问题和算法
⑥秦九韶-南宋
-
在《数书九章》中提出“正负开方术”
-
“大衍求一术”是求解一次同余方程组的一般方法,解决了“物不知数”等问题
-
秦九韶独立推导出了“三斜求积术”
-
将数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
⑦徐光启-明代
-
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《几何原本》前六卷
-
编写《测量异同》和《勾股义》
-
主持修订《崇祯历书》
-
通过数学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